蔡侯纸:càihòuzhǐ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东汉蔡伦封龙亭侯。因其首先用树皮、弊布、破网等作原料造纸,后遂称以其法造的纸为“蔡侯纸”。《后汉书·宦者传·蔡伦》:“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縑帛者谓之为纸……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宋苏轼《宥老楮》诗:“肤为蔡侯纸,子入桐君録。”
1、《后汉书?蔡伦传》中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2、他造的纸称「蔡侯纸」。
3、(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宦官蔡伦改进民间造纸方法,用树皮、麻头、敝布、渔网作纸,献给和帝,人称“蔡侯纸”。
4、汉江,清神素魄,雅怀慧心,粼粼碧波涵漾着一江灵气,塑造或化育了千古风流人物:蔡伦发明蔡侯纸而受封于龙亭镇;诸葛亮研制木牛流马于黄沙驿;而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天文学家张衡,医圣张仲景,卓越的诗人屈原、宋玉、孟浩然、张继,茶圣陆羽,大书法家米芾……都生于汉江或养于汉江。
5、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蔡伦造出了“蔡侯纸”,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6、他发明了造纸术,享有“蔡侯纸”之美称。
7、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以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8、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9、人们把这种新的书写材料称作“蔡侯纸”。
10、一百用树皮、麻头、破布等,在水中浸泡后,经切碎、蒸煮制成浆,再滤去水分,压平晾干,制造出著名的蔡侯纸。
11、一翻历史,敦煌发现的这些西汉麻纸比蔡伦在东汉和帝刘肇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制造并奏报朝廷的“蔡侯纸”早了113年!
12、被称为“蔡侯纸”。
13、他总结前人经验,始有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造纸,称蔡侯纸对改革和推广造纸术有很大贡献,后世传为造纸术的发明者。
14、根据同时出土的纪年简判断,其中早期的麻纸产生于汉宣帝时期,比东汉的“蔡侯纸”要早一百多年。
15、在古作坊的造纸工艺流水线上,身怀绝技的矍铄老艺人为你展示现存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蔡侯纸造纸全过程。
16、蔡侯纸”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的传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7、有蔡侯纸,即伦也。
18、时称“蔡侯纸”。
19、蔡伦是东汉时期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发明了造纸术,享有“蔡侯纸”之称。?蔡伦传》有“
20、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21、元兴(汉和帝年号)元年上奏皇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说“蔡侯纸”。
22、从此,天下都用他的方法造纸,称为“蔡侯纸”。
23、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24、陕西汉中洋县龙亭镇是蔡伦的封地和长眠之地,有蔡伦墓园、蔡侯祠、蔡伦纸文化博物馆、蔡侯纸造纸工艺展示。
25、蔡侯纸”以其轻薄、光滑、洁白、便宜易得、便于挥毫为特征,将流行于世千百年的竹简木牍和丝质书写品尘封,一场书写材料的大革命摧枯拉朽。经过实践的检验,蔡伦发明的“蔡侯纸”作为一种全新的书写材料,很快被皇族显贵和普通老百姓所接受,雅俗共赏,获得了朝廷的首肯和民间的普遍认同。
26、史书载,东汉流行“蔡侯纸”。
27、并可亲自参与、亲手抄制蔡侯纸,留下你的墨宝。
28、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29、元兴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称蔡侯纸”。
30、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31、杨儿,这书可是我萧家花了大价钱,自蔡侯纸出现后,历代家主,拿出家族中的积蓄,买了蔡侯纸,由家族中让人放心的才子誊写上去的。
32、魏晋以后县域内的许多地方就地取材,循着蔡侯纸的制作方法。
33、公元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作为造纸原料,造出了后人所说的“蔡侯纸”。
34、他造的纸,比蔡侯纸更为白洁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