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行厂:nèihángchǎng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明代官署名。即内办事厂。明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特在京师荣府旧仓地设立,由他直接指挥,从事镇压人民及正直官吏,权力在东厂、西厂之上,两厂亦在被监视之列。刘瑾死后废除。《明史·宦官传一·刘瑾》:“瑾復立内行厂,尤酷烈,中人以微法,无得全者。”参阅《明史·刑法志三》。★即内办事厂”。明代特务机构。明武宗时宦官刘瑾专权,在东西厂之外设立由其直接掌管的内行厂,监视、镇压人民及政敌,东、西厂也在被监察之列。刘瑾被杀后废。
1、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刘瑾又自建了一个内行厂,由本人直接统领,其职能与东西厂一样,但侦缉范围更大,甚至包括东西厂和锦衣卫。
2、东厂、西厂掌印太监,皆其私党;又设内行厂,“躬自领之,军国大柄,尽归其手”。
3、正德三年(1508),置内行厂,由刘瑾指挥,用法更加残酷凶狠,屡兴大狱。
4、明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以谋反罪被杀,西厂、内行厂被撤销。
5、当时司礼监太监刘瑾因与他们有矛盾,又另设内行厂,自成系统,权势居东、西厂之上,用刑尤为酷烈。
6、东厂、西厂和内行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太监充任。
7、十八年(1420)设立于北京东安门北;西厂系成化十三年(1477)设于旧灰厂;内行厂系正德初年设于荣府旧仓地;西厂和内行厂存在时间不长。
8、厂,指东厂、西厂、大内行厂;卫,指锦衣卫。
9、一时间,锦衣卫、东西厂、内行厂四大特务机构平存,缇骑四处,天下骚动。
10、明代行使“秘密警察”职能的机构有锦衣卫、东厂、西厂与内行厂。
11、东厂系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于北京东安门北;西厂系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于旧灰厂;大内行厂系明正德初年设立。企业的带头人徐灿根,在上海交大学完了4门流体力学的专业课程,获得了工程师职称,成了技术上有发言权的内行厂长。
12、三厂一卫,指东厂、西厂、大内行厂和锦衣卫。
13、东安门北;西厂系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设于旧灰厂;大内行厂系明正德初年设立。
14、大内行厂,官署名。
15、明武宗时大宦官刘瑾专权,乃设大内办事厂,即大内行厂,简称内厂,由其亲自统领,比东厂、西厂尤为酷烈。
16、东、西厂或大内行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太监充任。
17、主要的特务机构包括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武宗时期还一度设有内行厂。
18、虽然内行厂仅存在五年,但亦残害了不少忠良。
19、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卫,指锦衣卫。
20、为加强对宦官系统的监视,刘瑾创立内行厂,权力在东、西两厂之上。
21、另设内行厂,为害更为酷烈。
22、直到五年后,刘瑾倒台,武宗才下令撤销西厂和内行厂。
23、东、西厂或内行厂的头目,多由司礼监太监充任。
24、当时的东厂、西厂,极为凶暴,致使人人自危,道路侧目,而刘瑾仍嫌不足,又设立内行厂亲自统领,凌驾于东厂、西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