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恨晚:xiāngzhīhènwǎn基本解释:●详细解释:谓以未能早成知己为憾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竇婴、灌夫﹞两人相为引重,共游如父子然。相得驩甚,无厌,恨相知晚也。”《后汉书·第五伦传》:“伦始以营长诣郡尹鲜于褒,褒见而异之,署为吏。后褒坐事左转高唐令,临去握伦臂诀曰:‘恨相知晚。’”后多作“相知恨晚”。★憾恨相知太晚。如:「今日才认识你,真有相知恨晚之叹!」也作「恨相知晚」。★修订本参考资料:憾恨相知太晚。如:今日才认识你,真有相知恨晚之叹!亦作恨相知晚。★01.明.陆粲〈祭王覆约中丞文〉:「嗟君好修,威仪济济。终日凝然,莫窥涯涘。篇翰精工,醲郁遒媚;麟角凤毛,世所珍贵。余始从君,投分犹浅;偕荐南宫,相知恨晚。」★释义憾恨相知不早。语本《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相见恨晚」典源《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灌夫家居虽富,然失势,卿相侍中宾客益衰。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后弃之者。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两人相为引重1>,其游2>如父子然。相得驩3>甚,无厌4>,恨相知晚也。(1)引重:互相推重。(2)游:通「游」,交往。(3)驩:音ㄏㄨㄢ,喜乐、欢心。(4)厌:满足。典故说明「相知恨晚」原作「恨相知晚」。《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西汉时灌夫与魏其侯的友谊。两人不但相处愉快,在官场上也互相倚重,有一方失势时,另一方就帮忙引荐,情同父子。所以「恨相知晚也」,表示两人恨相知太晚。这样深厚的情谊,终致后来个性刚直的灌夫得罪了丞相田蚡,与其家人一起被问斩时,魏其侯想要救他,上书武帝替他说好话,却也受到牵连,被谗言所害,遭来杀身之祸。今则多作「相知恨晚」,表示两人遗憾相知不早。书证
1、虽说认识才几天,但我们俩都有相知恨晚的感觉。
2、与你相见,真叫我产生相知恨晚的感觉。
3、一百五夏丽来到熟习的地方,正碰到酒醉后的杨,两人相知恨晚,杨在夏丽家过了一晚,夏丽感觉杨不幸福,想把杨夺取返来转头。
5、我和他一见如故,相知恨晚,当然顺理成章即时相与为莫逆之交。
6、与你一席谈,真叫我产生相知恨晚的感觉。
7、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三言两语说不尽,志同道合好同事。一日三省好品德,一板三眼好诤友。三生有幸遇见你,一日不见如三秋。士别三日刮目看,相知恨晚莫逆交。
8、这两位少年俊杰初次见面,便十分投契,大有相知恨晚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