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隶:gǔ l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秦 汉 隶书。与 三国 后盛行的今隶(楷书)对称。《西京杂记》卷六:“ 杜陵 秋胡 者,能通《尚书》,善为古隶字。” 晋 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其草书,亦復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纸。” 明 陆深 《书辑》:“自 程邈 以降,谓之 秦 隶; 贾舫 《三仓》、 蔡邕 《石经》诸作,谓之 汉 隶; 钟 王 变体,谓之今隶;合 秦 汉 谓之古隶。”★秦代至西汉初期通用的隶书,仍未摆脱篆书的形态,与日后盛行的汉隶不同。
1、祠门上有石匾古隶书“韩文公之祠”。熟读诸史,工诗,好摹古隶,善鉴古。
2、根据江陵凤凰山秦墓出土的秦昭王时期的刻有“冷贤”两字的玉印、战国中期的《楚帛书》和战国后期秦国的“高奴禾石铜权”铭文的字样,可知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便已有了和秦诏版相近的书体即草篆??隶书的萌芽书体,亦即后人称为古隶的书体存在。
3、湖北睡虎地秦墓竹简,就是“古隶”的代表作。
4、善古隶八分,为方丈字,笔力端劲,老犹不衰。
5、前文已点到,隶书的笔法来自上古隶人的契刻之法。
6、利川古隶巴国,秦汉为南郡蛮地。
7、简文都以古隶体书写在篾黄面,最多者每简43字,一般在25至40字之间。
8、马王堆帛书古隶的美感特征
9、高白历史悠久,古隶建置,远莫可考。
10、于此同时蔡邕的《熹平石经》达到了恢复古隶,胎息楷则的要求。
11、工诗文,善古隶、章草。
12、书体为古隶,系由篆入隶之体,雄健生辣。
13、其中秦隶称为“古隶”,汉隶为“今隶”。
14、木牍形式多样,长宽规格各异;简文字体多属古隶。
15、古隶笔意超逸,高出流辈。
16、程邈的隶字,称“古隶”或“秦隶”,至汉,则演变为“汉隶”。
17、作古隶初学孙叔敖碑,一时称善。
18、工书,精古隶。
19、孔溪乡自古隶属龙安府。
20、通雅博畅,工古隶。
21、养泉先生吴中老画师也,月前奉访,出示自作立幅,见其笔墨飞舞得董王之趣,令我拜倒,因题一绝以志服膺。此图以立幅构图重重山峦,其间点缀有行旅人物,山形屈曲,设色浓重,画法以秃笔细写,形如古隶,苍古之甚。
22、九年,被书法界公认为是古隶中最早,占据首位的刻石。
23、小篆师徐、张,古隶师锺、梁。
24、如《羲之题后》云;草书亦复须篆势、八份、古隶相杂,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纸;若急作,意思浅薄而笔即直过,唯有章草。
25、鹏岭村古隶属南海郡惠州府陆丰县吉康都五云洞。包含了古隶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简捷等。
26、’并古隶书,高三尺,皆武侯迹。
27、古隶专学孙叔敖碑,得方劲古拙之法。
28、八分古隶楷书,字态工整,刚柔适度,堪称一绝。
29、书法上称秦隶为“古隶”,汉隶为“今隶”。
30、白濑自古隶属湖头。
31、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汉隶成熟,中郎蔡邕书《熹平石经》恢复古隶,胎息楷则;西汉杨雄,首创书理,东汉崔瑗,为《草书势》;三国钟繇,《荐季直表》、《宣示表》雄视百代;魏晋二王,行书高逸,飘若浮云,矫若游龙;时维南北,书家纷纭。的地府洞天;西华胜景,巍峨险峻;文笔塔风景区,巨笔擎天;盘龙峡,峡深而幽,奇峰异壁;老君山的古木莽莽,珍稀万种,雨林风光;水乡桥城?文山城的碧水回波,盘龙叠翠,银河护城,垂柳依依;盘龙河的曲折盘旋,矫若游龙,一泻千里……处处是夺目的珍珠,把文山城的山川点缀得秀丽俊美,形成东、西、南、北、中的旅游景区。
32、古隶巴国,祖系人。
33、古隶学庐江太守碑,亦能篆。
34、冯诗有云:“剔藓惊看古隶横,佛主僧僧苌僧凤等;可怜零落千余年,至今犹觉精光耿。
35、却话当年红撒里,吧喃终古隶尧封。
36、栖山镇历史悠久,自古隶属沛县。
37、工诗文,善古隶章草,尤精于画,写山水,极潇洒。
38、古隶??,今属曲靖。
39、汉代早期的草书,是隶书(古隶)的简易、急速的书写。
40、书精古隶虬龙舞,画擅寒梅笔砚香。
41、书兼工四体,真书法褚遂良,古隶笔意超逸,高出流辈。
42、吴氏对古隶尤工,学孙叔敖碑。
43、;工书法,收藏甚富,工行草及古隶。
44、碑文通篇为隶书,文词雅驯,字体遒逸,既有古隶遗意,又有唐代新态。
45、石上刻有古隶,又有宋元题刻。
46、几十年来,临过先秦两汉六朝碑碣和古隶与汉隶。
47、秦代庄重的石刻之类采用小篆,基本结束了象形文字的使用,同时,出于手写的方便快捷,大量官文书采用草篆(古隶)书,草篆是隶书的前奏,隶书可以说是改象形为笔画化的新文字的开始;草篆在汉代人的潜意识里是篆书带有草书的飞动,笔力峻激,姿态婉丽遒逸,丰神疏逸萧朗。
48、但有的字仍保留篆书的结构,是篆隶递变中的古隶。
49、御史律令册(汉24)还是古隶体。
50、的日常书写形式的古隶的基础上发展的。
51、栖山镇历史悠久,自古隶属沛县。
52、实际上,古隶的存在时间很长,公元前52年的丞相御史律令册(汉24)还是古隶体。
53、②从古隶向汉隶转变的标志是取横势。
54、擅长工古隶篆刻,尤长於画山水,兼善花卉、人物。
55、工书、画,长古隶,善山水,苍古似沈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