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亲:jiē qīn 基本解释:[go to meet one\'s bride at her home before escorting her back to one\'s own home for wedding] [口]∶结婚的当天,新郎到新娘家迎娶新娘●详细解释:1. 缔结姻亲。 巴金 《家》六:“你现在已经到了成亲的年纪,我想早日给你接亲,也算了结我一桩心事。”2. 迎接新娘。《中国歌谣资料·瑶族民歌·嫁女歌》:“接亲的人,你不要鼓手来催,你家难道没嫁过大姐老妹?” 沈从文 《阿金》:“十月小阳春,山桃也开了花,正是乡下各处吹唢呐接亲送女的一个好季节。”★◎ 接亲 jiēqīn[go to meet one's bride at her home before escorting her back to one's own home for wedding] [口]∶结婚的当天,新郎到新娘家迎娶新娘★男方到女方家中迎娶新娘。
1、接着,“行郎”一边唱着《接亲歌》,一边将男方担来的礼品,一一清点给女方。
2、唐末?五代有合门使,掌供奉乘舆,朝会游幸,大宴引赞,引接亲王宰相百僚藩国朝见,纠弹失仪。
3、六祀仪式:“说亲,送定,报日子和送聘金,盘嫁妆,接亲与送亲,拜堂与吃面碗鸡”。
4、添盆”的金银锞子、首饰、现大洋、铜子儿、围盆布、当香灰用的小米儿、鸡蛋、喜果儿、撒下来的供尖儿??桂花缸炉、油糕……一古脑儿被她兜了去。其中结婚典礼最为隆重,有穿喜衣、迎亲、接亲、念“尼卡哈”(证婚词)、撒喜果、闹洞房、耍公婆、认大小、摆针线等大小仪式,十分热闹,别具风格。
5、后溪村人家,接亲花轿的门右边,已经贴上了男家的一道“轿头符”,当新娘坐上轿时,娘家人把这道符移贴到左边,把已准备了的符子贴上右边。二叔头七当夜,二嫂亦相继坠楼身亡,老太遂请来***师超渡,法师以黄符镇之,事后警戒老太等人,在十二年内不得将符移动,否则恶魔再现。
6、克明:怪事,怪事!眼看就要接亲的人,还这么小孩子脾气
7、说定后,先让双方来往,两心相悦,到接亲那天,男方拉上一头牛到女方家接亲,但免不了闹亲,双方都你来我往争论一番,方才让姑娘接走。
8、说亲;(2)送定;(3)报日子和送聘金;(4)盘嫁妆;(5)接亲与送亲;(6)拜堂与吃面碗鸡。
9、启程后,押礼先生与媒人或接亲娘子返回,取女方父母为女儿赏赐的“衣饭碗”,押礼先生向女家神龛揖礼进退三次,致《祝神词》、《取衣饭碗词》,向知客司及主人致《辞行词》等,事毕,携衣饭碗追赶迎亲队伍。
10、另外也用于看日子时辰,一般结婚娶媳妇,不能选与新娘子冲的时辰接亲。
11、与李同行之生员董寅,拾去白玉钿及苏天爵给李生与崔家接亲之书信。
12、接亲娘舅转而向老族长恳求道。
13、嫁”为古老的婚礼仪式,接亲除择选二妇女与二挑夫外,另请三男能能歌善舞者,其一充当亲家公,其二身背一棉被叫寨,另一人为打杂。
14、当接亲队伍进入新娘家庭院或房门时,新娘的姐妹,同伴们一轰而上,一边嬉戏一边向接亲者泼洒早已备好的凉水和抹锅灰。
15、砧木与接穗嫁接亲合力研究综述
16、其次,子孙饽饽一般在男方接亲到女方家或者女方刚被接到男方家时由家中长辈过水后给新娘来吃,问“生不生?
17、过程仪式大部分仍沿旧习:如相亲、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接亲、拜堂闹洞房等。
18、过程仪式大部分仍沿旧习:如相亲、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接亲、拜堂、闹洞房等。
19、新娘至离夫家数里时,新郎方派数名青年携酒前去接亲,以示尊重。
20、龙眼拿来等人客,荔枝拿来接亲家。
21、白墙青砖碧瓦亮,炊烟袅袅小年忙。屋子洁净室亮堂,鲜花水果来摆放。美味佳肴来品尝,迎接亲朋好大方。互送礼品祝安康,亲情友亲深情感。祝小年喜乐!
22、结婚仪式:男到女家入赘的,婚事由女家操办,新郎由一群未婚青年陪送步行,女家鼓乐半路相迎,晚间举行拜堂仪式,并遍接亲友(有的不请自来),“坐歌堂”通宵达旦。
23、想到当年新婚时,那打扮夺目的皇驳马,那派头十足的接亲队伍,那光彩照人的衣饰……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的甜美幸福!
24、盛大的接亲马队、隆重的彩驼迎亲还有蒙古高原上独有的美妙歌声、豪放的舞蹈,这一切真实的再现了蒙古族独特的婚礼习俗。
25、如吃放口肉、举行婚礼时,男女方的伯爷、叔子必须到场;接亲时,迎送双方都要各有一对结发夫妻负责接送;举行婚礼期,新娘都由女家陪伴女眷相陪食宿,新夫妇不得同食宿,须到女家“回门”后方可同宿等。
26、六祀仪式:“说亲,送定,报日子和送聘金,盘嫁妆,接亲与送亲,拜堂与吃面碗鸡”。
27、唐末?五代有?门使,掌供奉乘舆,朝会游幸,大宴引赞,引接亲王宰相百僚藩国朝见,纠弹失仪。